• 欢迎访问深圳自考网!本站为考生提供深圳自考信息服务,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,非政府官方网站,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://eea.gd.gov.cn/为主。

联系我们:  0755-23224485

距25年10月自考报名还剩14

距25年10月自考考试还剩73

考生服务:

  • 考试交流群|
  • 自考培训平台|
  • 深圳自考网> 试题题库列表页> 阅读《湘夫人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问题:捐余袂兮江中,遗余褋兮醴浦;搴汀洲兮杜若,将以遗兮远者。时不可兮骤得,聊逍遥兮容与。A.“捐余袂”“遗余褋”两句反映当时怎样的习俗?B.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?C.这里表现出湘君怎样的心情?

    密押卷(六)

    卷面总分:100分     试卷年份:2023.04    是否有答案:    作答时间: 120分钟   

    答题卡
    收起答题卡 ^

    读《湘夫人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:

    捐余袂兮江中,遗余褋兮醴浦;搴汀洲兮杜若,将以遗兮远者。时不可兮骤得,聊逍遥兮容与。

    A.“捐余袂”“遗余褋”两句反映当时怎样的习俗?

    B.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?

    C.这里表现出湘君怎样的心情?


    上一题 下一题

    更多题目 请在 下方输入框 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:

    《马伶传》的中心意旨是( )

    • A、反映当时金陵梨园的激烈竞争
    • B、讽刺当朝宰相顾秉谦
    • C、叙述名演员马伶一生经历
    • D、赞扬马伶深入生活、精益求精的精神

    词语解释题:然今【】困于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

    卒:


    阅读《前赤壁赋》中的一段文字,回答问题:

    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

    A. 说明这段文字的思想情感内涵。

    B. 就赋体的“主客对话”而言,这段话出自“主”之口还是“客”之口?表明了他人生观的哪一个方面?

    C. “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”中的两个“之”各指什么?


    扫码查看答案

    扫码查看试题答案

   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

   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

   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

   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

   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